2020年3月5日中午12点,建筑学院在和平楼西二楼学院会议室,以腾讯会议直播的形式召开建筑学院在线教学工作推进会。
院长康志华、院长助理兼教务科科长张乃心、毕业年级辅导员吕一概在会议室主会场,康院长主持会议。院副书记卢尚志、各系主任、科室负责人以及各年级学生代表在网络直播室参加会议。会议传达学校上级部门最新工作要求,总结现阶段学院在线教学开展情况、进一步部署在线教学推进的工作要求。
一、高效优质、有条不紊地顺利推进疫情防控和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
康志华院长强调,鉴于当前疫情形势我们要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工作。
康院长指出,当前学院疫情防控和教学科研等各方面工作高效优质、有条不紊地顺利推进,这与各系、科室和全院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众志成城密不可分。他代表学院向大家的辛勤付出和全力奋战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为学院师生表现出的强烈家国情怀、担当奉献精神、超高综合素质、超强业务能力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
二、总结开展在线教学工作的理念认识和创新做法。
老师和同学们可能不在成都,甚至不在四川,但无论身在何方,大家都是锦城人,学生在哪里,锦城的课堂就延伸在那里。
从1月28日召开院长办公会,到2月21日在线上召开2020年春季学期全院教学工作会议,各系、教务科、学生科、办公室等部门共同协作,全院的教学工作全面铺开、开花结果。截至目前,全院五十余门专业课程全部计划正常开课,共有33位教师参与其中。
在线教学一定会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持续影响,即使疫情结束后回归传统课堂,一定会以新的理念、新的视角看待以往的教学方式。康院长鼓励教师从不同学科的视角出发,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要作出相应的改变和创新。
1、在线教学零基础?不要急,莫要慌,各显神通学起来!
在开课之前,随着“停课不停学”教学方案的不断落实落小落细,一个个技术难题挡在了教师们的面前,哪些在线平台更好呢?哪些软件硬件是必备的? 家里的网会不会断线?学生的网会不会崩溃?隔空喊话的教学效果真的有保障吗?
面对多数没有在线授课经验的教师们,建筑学院启动了院、系、教师的三级培训机制。
学院层面:院长亲自参与,靠前指挥,成立了院长牵头的疫情防控期间教学工作组,详细梳理春季学期课程情况,教务科对所有开课教师的授课方式、教学培训和准备情况逐一摸底。抽调各系教学、技术双过硬的教师骨干,在前期经过大量调研、测试、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以锦城在线为教学平台,腾讯课堂、广联达建筑云、zoom等平台为辅,QQ微信为学习群答疑的标准化网络教学技术方案,编写统一的使用说明。
各系层面:以专业方向为单位,选派教师代表组成技术攻关小组,参加学院召开的技术培训视频会议,就老师们的普遍问题进行反馈与讨论,并在之后对全系教师进行培训。针对不熟悉网络技术的教师,各系也建立了对口帮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程指导,确保每一位老师掌握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技能,在正式开课前做好各项准备。
在线教学已经开课两周了,效果到底好不好?有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学工作组下沉到课堂,展开针对性的听课,与任课教师、学生沟通交流,对普遍问题进行反馈与讨论。
2、课堂质量难保证?七十二变活起来!
技术问题解决了,上课效果就有保障了吗?远远不够!在线教学带来的不仅是面对面变成屏对屏,更对老师们的上课流程和环节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云端”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如何隔空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如何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这些都成了老师们要考虑的新课题。
“学生没有作图册、作图工具,咋整;保证教学质量、学习成效,走起。”
易晓园是城乡规划系系主任,副教授,也是“建筑制图”课的任课教师。直播教学对制图课程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制图课对于动手性要求高、与实践结合紧密。
经过前期在学生中调研统计作图练习册与工具情况,精心准备,调整教学顺序,优化教学内容,使之更符合线上教学的形式,如期开课。“整体感觉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回答问题准确度很高、互动效果比较好。”易晓园说。为打造金课,易晓园原准备这学期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试点制图课程”,但没想到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课堂成为了更具挑战的“尝试”。“不管形式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习成效都是最为重要的,也是当前阶段教学设计的主要目标。”易晓园说。”
“无论是锦城在线崩溃、直播平台崩溃、断网,都不能阻挡我的课!”
如何确保高质量授课?连日来,“计算机辅助设计”任课教师、建筑系讲师王帅,开始探索居家工作环境的改造升级,亮出“主播神器”! 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高性能Wi-Fi路由器, 4G路由器等等“齐上阵”。“不能说万无一失,但有‘神器’护法,无论是锦城在线崩溃、直播平台崩溃、断网,都不能阻挡我的课!”王帅说。
“这堂课上得放心、上得很过瘾!”
“当主播,我从来没这么紧张过。”工程管理系讲师李莹不断摸索、反复打磨给出了一张在线授课的17条操作清单,成功变身一名在线教学的“达人”。开课日,李莹的“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第一课更是将火爆的电视剧“安家”的房产桥段拿到课堂展开讨论,对悬而未决的问题从专业领域找到答案。课程经受住了考验,取得了圆满成功。高回答率、高正确率,学生的专注、课程的质量远超乎了她最初的想象。一开始的顾虑不见了,李莹觉得在线教学这件事很“过瘾”。
“大家新鲜感都特别强,对课上提出的很多新案例积极评论和交流。”
在“国际工程施工索赔”课程上,工程管理系系主任、副教授李茜架起了两台电脑,一台授课,一台实时监测微信群,一边讲课一边“解惑”。她还设置了互动页面,让同学们随时在共享屏幕上写下课程感受,激发大家刨根问底的兴趣和意愿。 “大家新鲜感都特别强,对课上提出的很多新理念积极评论和交流。”春季学期“首秀”,李茜对自己、对学生都很满意!
“学生上课答问题只踊跃,我来不及记录,最后用上电子记分器了。”
上午10:10,建筑经济系系主任刘桂宏副教授的“工程经济学”准时开课。刘桂宏老师发现早在15分钟前,同学就已全员到齐!“往年的第一次课,看得到每位同学,但是很难‘听到’他们的声音,大家都挺腼腆。今天的课程,未见其人,只‘闻’其声,而且声势还挺大。弹幕上,同学们及时反馈,投票中,用统计结果说话,再来几个限时回答的单选题,多选题,主观题,虽然看不到大家,但是比起在教室里,互动一点也不能少。”刘桂宏沉浸在上课时的饱满情绪中,也因为课后同学们自发的在微信群中的排队问候感动不已。
“感恩当下、珍惜课堂,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珍惜学习的机会。”
建筑经济系讲师刘滢开讲建筑结构。刘滢十分关心在家学习的学生,鼓励同学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眼前的困难。她说:“线上教学对她来说是一种挑战,课上的互动和作业批改都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但她非常有信心做好。”她说:“停下来这么久,终于开课了,才越发感恩当下,珍惜课堂。学生也格外珍惜学习的机会。”
“来来来,我们一起来当’主播’。”
城乡规划系讲师邹远沁、闻丽媛承担三年级建筑设计课教学任务。她们是典型的80后,对探索新事物、实践新方法有着极大的热情和超强的行动力。在“云课堂”中,她们大胆创新实践,把一节课分成5-6个小节,每一小节设置闯关模式,每名同学只有在完成老师上一关布置的所有任务后,才能解锁下一关。每个小节包含一个视频录像,若干音频、视频和ppt材料。一番闯关下来,在学生们大呼“这上课时间也太快了”的时候,对知识点的这掌握已经八九不离十了。
“没网,不怕;没流量,不着急;直播回放视频干货,拿走不谢。”
朱珊珊也是建筑系的一名80后教师,同时是一位少数民族党员,讲授外国建筑史。课堂上,朱珊珊配合教学内容的背景知识,提前精选了综合历史地理和人文知识的小视频,随后老师对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点评作业设立前三名,在浓浓的竞争氛围中大家牢牢记住了相关知识点。为了保障教学效果,廖老师还提前自备了触控笔、蓝牙音箱一体式麦克风等各类硬件设施,提前学习、使用Camtasia录屏和EV录屏及视频编辑软件,确保了教学过程可录制可回放,为保证教学效果下足了功夫。
3、教学效果好不好?各抒己见说出来!
在线教学已经开课两周了,效果到底好不好?有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针对这一问题,视频会议中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们畅所欲言起来,学生们最有发言权:
“我觉得用小问答的形式巩固零碎的知识点,真的是既有趣味,又让人记得很牢。”
“我觉得这样上课还挺好的,和线下基本没差,语音互动良好。课程内容和上课形式都可以,听写句子有PPT更清晰了,课程流畅,听课状态不会受影响。”
“感觉时间过的比原来快了”
不仅如此,学生们还在课上纷纷通过“弹幕”、“打赏”、“点赞”等方式对教师们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一个个笑脸、点赞,一句句“您辛苦了”、“您真棒”,就是对教师们最好的褒奖和鼓励。